【講座紀錄】
▲桃園,南崁小書店
出版社和讀者中間如果少掉總經銷、書店等中間環節產生的成本,當然可以直接回饋給讀者啊!這樣讀者和出版社不是雙贏嗎?然而……
發言一:張淑瓊(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督導)
我想以誠品暢銷排行榜來談這個議題。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是風車出版社的《三分鐘床邊故事》(一百多塊外加CD)。事實上這本書不只是近期排行榜的第一,它已經上榜很長一陣子,很明顯的是低價策略奏效,外加CD更讓人覺得實用又物超所值。
第二名是《小雞逛超市》,這是一本很可愛的書。小魯出版社最近在誠品書店做特展,特展使得圖書有再一次曝光的機會,加上配套的特價活動,因此十名內有三本是小魯的書。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上榜書幾乎都有行銷操作。只有第六名,米奇巴克的《不會寫字的獅子》,這是一本不靠特價,也沒做特展就上榜的書,純粹只因讀者喜歡而上榜。
我必須說明「暢銷榜並不等於好書榜」,暢銷,是因為它是多數讀者的選擇,但選擇背後的因素卻有很多,如價格、內容、個人喜好、實用性等。如果你問:「暢銷榜會不會影響銷售?」當然會啊,因為暢銷榜上的書,會被陳列在書店中較好的位置,如果它一直在榜上,就會被長期陳列。
有時為了讓好書被讀者看見,就必須要「技術性操作」。譬如「誠品選書」或是新書79折,就是希望藉由新書上市期間能引起讀者注意,先讓書上榜,再產生後續的宣傳效果。
▲台北,花栗鼠繪本館,已於2021年9月暫停實體店營運。
發言二:何香儒(米奇巴克童書出版社藝術總監)
台灣出版通路的複雜,以及產業生態的脆弱,使得出版社不斷思索如何讓書更有效、更快地被讀者看見。其中最直線的思考就是出版社乾脆直接面對讀者,直接銷售圖書給讀者,所以你可以看見不少出版社,成立自家網路書店。
以我個人立場,我鼓勵出版社和讀者接觸互動服務,但「折扣」或「特價組合」,不應該是成立自家網路書店的原因。以法國為例,法國除了規定書店不得以低於定價95折銷售外,還規定出版社不得以「成本之優勢」,直接銷售圖書給讀者。這是什麼意思呢?法國政府為了維持文化產業健全的生態鏈,以及市場公平原則,嚴格規定出版社不得挾成本優勢和書店競爭。
以我們的思考邏輯,出版社和讀者中間如果少掉總經銷、書店等中間環節產生的成本,當然可以直接回饋給讀者啊!這樣讀者和出版社不是雙贏嗎?
真是如此嗎?首先,我們必須思考書店或經銷商的存在,是否真的不必要?
三十年前,童書大多在直銷套書體系,一般書店根本看不到,讀者也因此長久和優良圖書絕緣,嚴重阻礙了創作資源的流通。幸好許多有理念、有能力的出版社相繼投入到店銷書,讓書的流通普及大眾。在這樣的過程中,相較於大型出版集團有自己的發行網、行銷體系,甚至還有自己的媒體,在行銷上佔極大優勢,中小型出版社則相當仰賴總經銷的通路,來將書鋪到全省書店。
幾年前有學者觀察圖書市場指出,文化產業將走向「集團化、大型化」。然而,文化或出版不是量產的工業,出版也不該只是少數暢銷書的舞台,畢竟「多元」,才是文化應有的樣貌……。總之,優良經銷商的存在,在圖書多元化的理想上,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台南,泥巴球繪本屋
延伸閱讀
實體書店的生存之道【童書出版座談5-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