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紀錄】
健低折扣影響的,不只是利潤減少這麼簡單,最嚴重的其實是書店都不想賣好書,他們只想賣折扣好的書。這對讀者是不公平的,因為這些好書並不是被讀者淘汰,而是在書店端就被擋住了…。
獲利是合理且必須的,因為要長期經營一定要獲利。出版產業除了圖書產出,更重要的是文化推廣。出版社對社會負有文化與教育的責任,而長期的文化推廣需要成本。
發言:何香儒(米奇巴克出版社藝術總監)
如之前張淑瓊(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督導,請見第一篇)對出版生態的描述,「池子太小,魚太多」,加上市場折扣混亂,這些都成為出版產業極大的隱憂。原本這個座談,我也主動邀約了其他出版社,希望大家一起來談談,不過,大家對「折扣」這個議題似乎覺得不便發言。有些出版社認為,折扣是自由選擇,沒什麼好談;有些則認為很難談;另有不少出版社覺得談了也沒用!言談間充滿著深沉的無力感…。
早在2002年,出版界就有許多人喊著「谷底」,直到2008年,五年過去了,我們尚未脫離谷底。我們都說出版產業的希望在未來,但我相信在未來到來之前,我們勢必要做一些事,否則時間過去了,我們真的就會有希望嗎?這也是今天座談會的目的:我們希望能和讀者溝通一些觀念,有些細節可能讀者不知道或沒想到,經過今日討論,如果大家能夠認同某些想法,請大家將觀念再傳播出去…。
1. 首先我想先談「定價」:
定價,是出版社評估所有製作成本及合理利潤後,所訂出的價格。但其中還必須考量「心理價格」,也就是一般讀者對書價的接受度,所以書的定價,其實很難反映真正的成本。而當物價(成本)上漲時,書價通常不會調漲,由於書價太高會妨礙書的推廣,降低購買慾,因此店銷書價格通常介於200-350元間。
2. 書的價格(值)包含:
版權(文字+圖片)、印刷、人事(編輯+設計+翻譯)、固定支出(房租+倉儲+運輸)。以一般書店的鋪書狀況,所有圖書均可退回出版社,而進退書成本由出版社全額負擔。目前新書退書率普遍高於五成。
許多人以為書的價格(值)只有紙張印刷成本,這是極大的誤解。既然「定價」是經由完整考量後訂出來的價格,出版社必須有利潤才能長期經營。在產業生態鏈環環相扣的關係下,折扣勢必影響產業的獲利。折扣戰對出版社而言無異飲鴆止渴,既然如此,為什麼出版社會採取這樣的自殺行為呢?
▲基隆,見書店
3. 折扣的產生:
2003年以前,一般書店偶爾打折(95〜85折)。通常是週年慶、會員,或以特殊組合回饋讀者。到了2005年,開始有常態性折扣,最常見的是75折至79折。但由於通路複雜,後來甚至連75折也無法滿足讀者…。
最主要的原因,是新書量過多。以大型童書出版社而言,一年約出版50至80本新書,然而市場有限,因此產生大量庫存,也造就了另類通路。
4. 折扣戰的影響:
讀者將對市場產生不信任。由於各通路折扣不同,讀者到處比價、詢價、等待清倉,而明天可能又有新折扣…。
影響圖書品質。為了精簡成本,出版社簡化編輯流程,如一位編輯手中,每月至少要負責1-2本書的製作產出。此外選書趨向保守、無創新(開發)能力,以符合成本考量…。
文化推廣與交流的減少。由於獲利減少,出版社為了生存,傾力於不斷製作新書,再拿書換錢週轉,而後又產生大量庫存,如此不斷惡性循環…。
▲花蓮,孩好書屋
5. 為何折扣要正常化?
如果折扣對讀者是一大誘因,折扣低的出版品,勢必成為強勢書種。即如先前洪瑞霞(禮筑外文書店負責人,請見第二篇)所說,便宜一定有原因,可能是出版年代久遠、出版社歇業清倉,或為了消化大量庫存,以超低折扣賣斷,甚至還有不合法等因素。不論原因為何,好的出版品勢必遭受書商排擠。如果你去逛逛中南部的書店,就會知道為什麼書商不賣你想要的書,這也是我們最憂心的事:低折扣影響的,不只是利潤減少這麼簡單,最嚴重的其實是書店都不想賣好書,他們只想賣折扣好的書。這是不公平的,因為這些好書並不是被讀者淘汰,而是在書店端就被擋住了…。
獲利是合理且必須的,因為要長期經營一定要獲利。出版產業除了圖書產出,更重要的是文化推廣。出版社對社會負有文化與教育的責任,而長期的文化推廣需要成本。
倘若出版社無法以低折扣傾銷庫存書,他們將學習到必須為自己的選書負責,同時,也要對定價負責。社會往來,必須建立於互信的基礎,先拉高定價再打折扣,是對讀者的不誠實。
為了文化產業能夠長久生存,就需要建立讀者對書的價值觀。有些人覺得折扣是因為景氣差而不得不如此,但我認為景氣會循環,心理層面卻很難改變。一旦折扣成為購書的首要考量,將使國內的創作環境更形惡化。
※國外經驗分享:
以法國為例,終端售價不得低於定價95折,出版社也不可直接銷售圖書給讀者,這樣的規定是為了維持市場的公平交易。在此情況下,出版社即不得以成本優勢或低折扣,作為銷售的賣點。
▲桃園,新星巷弄書屋
延伸閱讀
出版社的行銷手法與讀者的關聯【童書出版座談5-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