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進森林去找她,
看見她跟另一個朋友在那裏。
他們正一起摘著花。
〜取自《新朋友》
佐羅托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家庭生活,並以寫實的手法呈現書中小孩的一段成長經驗。她認為「為孩子創作的書,應該從兒童觀點出發,反應孩子的真實情感」。《紐約時報》評價她:「佐羅托因探索兒童的內在心靈而聞名,她的童書主題經常觸及兒童內在的孤獨、失落、渴望等…複雜情緒,而在此之前的兒童書,多數要不是塗上了糖衣,就是完全忽略這些話題。」
▲夏洛特・佐羅托作品,主題除了家庭和愛,
更觸及兒童內在的孤獨、失落、渴望等…複雜情緒。
實際上,夏洛特深受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1910-1952)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她延續了瑪格麗特兒童文學的哲學理念。在此之前,孩子讀的書大多數是童話,但她們對此質疑――孩子只能讀童話嗎?兒童書一定是帶有幻想色彩的東西嗎?於是,她們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創作觀點:把寫實的兒童生活經驗和想像包容在一起。
▲瑪格麗特.懷茲.布朗,《月亮晚安》(上誼)、《逃家小兔》(信誼基金)
這是兒童文學創作一個很大的跨越,也是佐羅托的作品特色――為孩子創作並不是要告訴孩子答案,而是一種陪伴與探問。她希望透過故事與孩子對話,鼓勵兒童去映照自身經驗,進一步認識自我,也讓孩子知道――你的情緒和感覺都是自然的,你並不孤單。
在50年前,這樣的童書創作觀是非常前衛,具有革新時代的意義。而閱讀夏洛特.佐羅托的故事,也讓大人能從兒童的角度,同理孩子的情感,陪伴孩子走過成長中的風雨。
延伸閱讀
可以吃醋嫉妒、也可以悲傷,但記得…明天仍是新的一天:游珮芸老師導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