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恐龍王國.jpg

松岡達英‧剪紙繪本‧紙芝居
兩年前,小編去了一趟東京,除了參觀東京書展,當然也逛了神保町舊書店,還有繪本迷必去的蠟筆屋童書店。由於正逢暑假期間,蠟筆屋在書店各角落精心規畫了幾個不同主題的小型繪本展。譬如一進門,便看到從天花板垂下的長型海報,上頭有夏日星空,這是有關星象、天文的主題展;在通往地下室的樓梯口,有和下雨有關的繪本;還有小孩的最愛--昆蟲及恐龍主題展。除了各種主題推薦,蠟筆屋還會不定期邀約繪本畫家展出原畫。這一回,正好遇上松岡達英的插畫展。

index_clip_image002.jpg

其中,《喀嚓喀嚓爺爺的恐龍王國》的原畫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松岡達英在這本書中大膽嘗試了剪紙技法,且融入了日本傳統戲劇說演的「紙芝居」,讓小恐龍在舞台上和老爺爺同台演出。在繪本迷心目中,松岡達英堪稱日本科學圖畫書大師,透過他的《雨林探險》(大樹)可看出嚴謹科學的創作態度,而這本《喀嚓喀嚓爺爺的恐龍王國》則一反細膩寫實的描繪手法,呈現了大師輕快溫暖的另一面。

松岡達英在書中化身為老爺爺,伴隨著喀嚓喀嚓的剪紙聲,一隻隻活靈活現的恐龍躍然紙上,插畫家創造了恐龍劇場,也創造了一場古生物的冒險之旅。這是松岡達英第一次嘗試用剪紙來創作,即使是用簡化的輪廓表現,整本書的色彩和構圖仍是美得讓人讚嘆不已。

 

 

繪本劇場開演了!《喀嚓喀嚓爺爺的恐龍王國  【內容介紹】

恐龍王國_內頁04.jpg

▲只要剪好這張紙,恐龍劇場就要開演囉!呵呵呵……
老爺爺一邊喀嚓喀嚓剪著紙,一邊做出了一座恐龍王國的紙雕劇場。

 

恐龍王國_內頁05.jpg

▲舞台的佈景是一片草木茂密的森林,許多小昆蟲、蜥蜴、青蛙,牠們全躲在樹叢裡!一隻小慈母龍被剪紙爺爺放到恐龍劇場中,開始了尋找媽媽的探險旅程。

 

恐龍王國_內頁06.jpg

▲在劇場裡,小恐龍遇到了各式各樣的恐龍:有吃樹上果實的厚頭龍母子、住在岸邊的阿拉摩恐龍群、兇猛的肉食性恐龍「霸王龍」……森林裡的樹木、昆蟲、鳥類、山川、湖泊、閃電、雨、烏雲,還有大洪水,全都是以剪紙的方式呈現。

 

恐龍王國_內頁17.jpg

▲小恐龍為了尋找媽媽,牠不停的走著。後來,大洪水來了,恐龍成群結隊度過大河,逃到一處美麗的森林。媽媽到底在哪裡呢?
 

 

【日本讀者推薦】
◎原來在恐龍時代,地球上的生物就已經很豐富了
一隻小慈母龍被剪紙爺爺放到恐龍劇場中,開始了尋找媽媽的探險旅程。雖然是很簡單的故事,但是作者松岡達英不著痕跡的將各種恐龍的習性和特徵表現出來,把知識隱藏在故事中,真的很高明!仔細看恐龍劇場的背景,隱藏著許多昆蟲,有蜥蜴、變色龍、青蛙、蜻蜓……原來這些生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啊!

 

◎松岡達英的繪本劇場,一個非常適合紙芝居演出的故事
我認為《喀嚓喀嚓爺爺的恐龍王國》是一個非常適合紙芝居演出的故事,不僅是因為插圖使用了單純明快的色彩,更因為這是一個很能吸引幼兒的故事。尤其是3歲左右的兒童,對這個年紀的幼兒來說,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因此,當媽媽不在身邊,即使內心感到不安,但也會有一種「媽媽一定會回到自己身邊」的信心,於是「出發去尋找媽媽」的冒險精神,也會順勢而生。我和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好幾次了,每當看見小恐龍終於找到媽媽時,孩子都會忍不住開心鼓掌!

 

 

【延伸閱讀】紙芝居的起源

「紙芝居」原是日本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芝居」是日文的漢字,「芝」代表「草地」,「居」的意思則是「坐」。古時候日本的寺廟神社經常會有一些表演活動,而觀眾就坐在草地上觀看表演,因此「芝居」也漸漸成為戲劇的代稱。而「紙芝居」指的是透過紙來說演故事的戲劇,也就是將故事畫好在幾張畫片上,由演出者以圖畫搭配聲音演出,隨著故事進展,開始抽換圖片,因此又被稱為紙戲。

「紙芝居」的概念來自西洋的幻燈片。在江戶時代,幻燈機是從荷蘭引進的高級舶來品,一般人取得不易。後來,有人將故事畫在畫片上,再加上木製的舞台,由演出者在旁邊解說,這種克難式的幻燈片故事就是紙芝居的前身,也因為製作容易,舞台操作簡便,一個人便可獨立演出一齣紙芝居故事。日本的紙芝居在1920及1930年代盛極一時,在大戰期間,日本政府也曾利用紙芝居進行政策宣傳。戰爭結束後,物資缺乏,大家的生活過得很簡單,紙芝居便成了戰後日本兒童的重要娛樂之一。不過,當日本戰後經濟起飛,電影、電視等大眾娛樂普及後,紙芝居也就逐漸沒落了。

 

dino-5.jpg

 

 

延伸閱讀
松岡達英的大自然饗宴 《花園列車出發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奇巴克童書 的頭像
    米奇巴克童書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

    米奇巴克童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