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者分享】

哲學思考遊戲__9冊書盒_bc.jpg           LesSent_pages34.jpg

博客來年度百大‧親子共享-年度之最
嘿,現在你在想什麼?

文 / 咪寶    採訪 / 寶妹、咪寶

 

好厲害的一套書!我第一次看見這套書時的感覺就是:驚喜,並且對於這幾本書的內容感到深深地佩服。法國人竟然能和7-8歲小孩談哲學,而且是用有趣的問題加上漂亮的圖畫,讓人大感驚艷!

哲學?看到這幾個字你是否不禁皺眉頭了呢?其實,哲學並不是什麼令人頭疼的理論,而是生活化又能讓小朋友思考的問題呢!「哲學‧思考‧遊戲」系列圖書,包括有《人生,是什麼呢?》、《我,是什麼呢?》、《情感,是什麼呢?》、《知道,是什麼呢?》、《好與壞,是什麼呢?》共九本書。這套書雖然是為八歲孩子所設計的,不過這些問題其實是我們從小到大,甚至一輩子都在思索的問題!

書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是作者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花了三年的時間,每周固定到法國南特爾市小學與孩子們進行天馬行空、各式各樣的對話和討論,用心地去了解孩子們究竟關心什麼、想要瞭解什麼。在法國,並沒有所謂「不能」和孩子聊的事情。這所小學的小朋友們雖然沒有掛名,但肯定是本書的重要作者之一。

 

185943541.jpg

▲奧斯卡.柏尼菲與孩子互動

 

奧斯卡蒐集了這三年來與孩子的互動中,小朋友們常常會問的問題,例如:「人生為什麼會有痛苦?」、「為什麼要上學呢?」、「長大有什麼好處?」、「做錯事一定要處罰嗎?」、「爸爸、媽媽你們愛我嗎?」等等。其實,以上問題的回答絕對有無限的可能。可惜的是,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和觀念中,我們太習慣孩子問問題,大人就一定要回答。老師也覺得應該要給「答案」,而老師給的就是標準答案。一旦得到寶貴的「解答」之後,我們便會安心的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但很有可能,有一天我們會驚覺自己從小所接收到的知識都是片面的、單一的,甚至是自己不曾「好好想過」的。

 

Savoir_pages25.jpg

▲《知道,是什麼呢?》――「你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嗎?」

 

所以,「我們真的知道了嗎?」作者在書裡頭,不斷用各種生活化的主題,問我們這個重要的問題。像是作者問:大人永遠都能回答小孩所有的問題嗎?大人一定要回答小孩的問題嗎?小孩會不會知道大人不知道的事呢?他希望當小孩問問題時,大人可以適時回應(不是立刻給答案,而是去聽小孩的問題,和小孩一起思考問題,引導小孩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給一個答案就結束與孩子的對話。當我們將孩子放在和大人同等的位置,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時,孩子也會開始學習對於他「自己想出來的」想法和行為負責。

正因為這套書如此地特別和難得,在推薦給孩子和父母時,我們也不斷思考大人該如何運用這套書和孩子互動。當問到該「怎麼用」這套書時,米奇巴克藝術總監何香儒給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答案。她認為:這套書一方面不僅能夠讓大人和小孩在自行閱讀時與自己對話,另一方面更是給大人的工具書,讓大人學習如何與孩子深度的對話,學習「聽懂」孩子問的問題。

孩子的一個問題也許是出於好奇心,也有可能孩子想藉由問問題引起你的注意、得到父母的關心。學著靜下心來聽孩子想說的、透露了哪些訊息,也同時仔細聽聽自己想說的話,就是這套書能帶給你和孩子最難得可貴的禮物。

書中最精采的部分,還有圖畫。這套書的作者是柏尼菲,但繪者則分別找了不同的插畫家來詮釋。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每個插畫家對於書中提出來的問題,都有經過自己理解過後獨特的藝術表現和詮釋。像是「情感,是什麼呢?」,繪者以手繪結合實體攝影,為每一個問題和回答添上了隱喻和思考的軌跡。

 

LesSent_pages17.jpg

▲《情感,是什麼呢?》――「你會忌妒你的兄弟姊妹嗎?」

 

這套書或許無法立即解決或改變些什麼。但我們卻能夠因此學會傾聽並且重視每個人不同的想法,邀請自己與孩子一起認識情感、人生、世界以及自己的各種「可能」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們那一直以來,始終安逸於接受標準答案的腦袋,總算發現:想想想,原來是一件如此令人開心的事!

 

 

延伸閱讀
閱讀即救贖計畫 《知道,是什麼呢?》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奇巴克童書 的頭像
米奇巴克童書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

米奇巴克童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