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oir_pages20.jpg

▲取自《知道,是什麼呢?》

 

知道讓你更自由──巴西監獄的「閱讀即救贖計畫」
當你聽到「知道讓你更自由」,你會想到什麼?有人說:「恐懼來自於無知,知道可以讓我們免於恐懼,所以自由」。有人說:「知識就是力量,有更多知識就有幫助更多人,所以知識讓人自由。」也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有漂亮的履歷可以賺更多錢,就能得到財富自由。」

而小編很喜歡哲學種子《知道與不知道》書中的舉例──「知道」是為了做決定,如果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根本不可能做出選擇,只能憑運氣或是依賴別人來替我們決定。這樣一來,我們就像隨著河水漂流的胡桃殼,或是像飄在天空的氣球,只能讓風決定我們的去處,完全沒有任何的自由。

自由_內頁26.jpg

▲取自《自由,是什麼呢?》

另外一則真實事件更是「知道讓你更自由」的具體實踐。話說巴西監獄人滿為患,獄方思考後認為監獄的主要目的並不是關犯人,更重要的是要改變行為。於是在2012年,獄方想出一個「閱讀即救贖計畫」,鼓勵犯人多閱讀,只要在一個月內讀完一本書,繳交心得(要通順,不帶錯字)證明有讀也有懂,就可以減刑4天,一年最多可以繳交12本的報告,可抵免7周的刑期。也就是說,連續閱讀七年就可抵掉將近一年的刑期。

如此一來,閱讀有了實際的理由(可提早出獄),也能培養靠閱讀獲取知識的習慣,最好的結果是,這些加入計畫的犯人出獄後會更有見識,對世界也會有更開闊的見解,知道他可以選擇另一種人生。

這呼應了「知道」是為了做決定,當我們知道越多,就擁有越多選擇。如果我們對許多事情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那要如何選擇呢?

 

蘇格拉底也想知道 《知道,是什麼呢?》 【精彩書摘】

00_知道_COVER.jpg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然而,多數人面對問題,很自然會想要一個明確的「解答」,但所有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嗎?有沒有可能在答案之外,其實還有更多的可能呢?

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在《知道,是什麼呢?》這本書中,以六個關於「知道」的問題,幫助你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你怎麼知道宇宙存在呢?(認識)
‧思考重要嗎?(思考)
‧你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嗎?(博學)
‧你一定要上學,才能獲得知識嗎?(學校)
‧你的想法只屬於你嗎?(想法)
‧想像力有什麼用呢?(想像力)

 

 

單元:「博學」─你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嗎?

Savoir_pages22.jpg

Q:你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嗎?
A:不必,因為我年紀太小了。

嗯,可是…
大人知道所有的事嗎?
大人不懂的事,小孩就不懂嗎?
有些事情小孩不應該知道嗎?
為什麼有些事情小孩不應該知道呢?

 

Savoir_pages23.jpg

Q:你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嗎? 
A:不必,我只想知道我感興趣的事。

嗯,可是…
你不必知道所有的事,就能知道你的興趣是什麼嗎?
對於我們感興趣的事,學起來會更容易嗎?
我們不能對所有事都感興趣嗎?
你確定會一直對同樣的事感興趣嗎?

 

Savoir_pages25.jpg

Q:你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嗎? 
A:應該,要不然我會犯錯。

嗯,可是…
想要知道所有的事,不就已經是個錯誤嗎?
只要知道,就能真的了解嗎?
犯錯是很嚴重的事嗎?
你犯錯的時候,有沒有學到什麼呢?

 

Savoir_pages26.jpg

◎你希望知道所有的事情,好讓自己不會犯錯。不過,你年紀還太小,擁有的知識還不夠多,對你來說,這個目標似乎太理想化了!再說,這真的能夠實現嗎?如果要探索全部的知識領域,範圍會不會太龐大了?我們所學習的知識,不會隨著時間和科學的進步而改變嗎?也許你會覺得,既然永遠無法達成這樣的目標,乾脆放棄算了…面對知識的大海,我們該怎麼辦呢?也許,你可以試著了解自己的興趣,多多學習相關的知識,並且讓求知的慾望不斷持續下去。這是個好的學習起點,讓你更有信心在知識的道路上前進。

問這個問題,是為了…
…了解所有你學過的事物,都是有意義的。
…明白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想一想,為什麼你渴望認識所有的事物。
…不要害怕犯錯,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知,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知識。

 

 

延伸閱讀
明確地回答,是為了對自己的想法負責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奇巴克童書 的頭像
    米奇巴克童書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

    米奇巴克童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