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訪談】
在法國,哲學的地位和數學物理這些智識課程同等重要。根據法國教育部說法:哲學課的目的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建立邏輯分析的能力,以領悟時代的意義。」
孩子需要「哲學」嗎?
哲學在一般人眼中似乎是門艱澀又不切實際的學問,更有人質疑孩子需要哲學嗎?哲學能應用在生活嗎?為了更進一步認識孩子對哲學課程的想法與影響,我們將以法國的當地經驗為例,訪談哲學種子的策劃者:布莉姬‧拉貝(Brigitte Labbe)。
Q:為什麼您想為孩子撰寫哲學書?
A:基於一個讓我生氣的理由。
幾年前,當我還是公司的高階主管,我到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進修,結果竟然有四分之三的課程我完全不懂,如果我才二十歲我還可以接受,但我已經三十六歲,這一定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我分析課程讓我不懂的原因,問題出在哲學所使用的學術語言。
這些哲學課讓我享受到智慧的樂趣,對生活非常有幫助。但如果因為艱澀的語言而讓一般人無法接近哲學,那就太可惜了。我想到孩子,因為我有個八歲的女兒,孩子很早就提出一些人生的大問題。所以我想,如果能將哲學艱澀的文字背後的精華以淺顯文字寫出,然後與人分享,即使是孩子也能理解,那該有多好。
Q:你如何決定這些哲學主題?
A: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和一群八到十歲的孩子一起開會討論,我會先提出我的建議,然後孩子逐漸加入一些他們更關切的主題,最後我們一起做出決定。這些主題必須讓孩子感興趣,尤其是針對八歲以上的孩子。主題的基本要求是有趣、清楚。我們討論的範圍包括在生活中困擾孩子的問題,譬如:公平或不公平、美與醜、好與壞,有時討論一些時事新聞:戰爭、地球生態與污染,或是生活週遭熟悉的一切:父母、兄弟、學校、鄰居、朋友...這些都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藉由討論思考,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釐清一些價值判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Q:在《哲學種子》書中並沒有提到任何一位哲學家的名字,這是哲學書中很有趣的一種做法。為什麼會如此呈現?
A:《哲學種子》的全書系是由我和索邦大學哲學系教授米歇爾‧布許合作完成,教授提供哲學的基本概念與思考,而我提出和孩子討論的過程,最後我們根據主題,每一個字、字與字、每一個段落、每一段生活故事都一一分析確認,雖然很花時間卻很值得。畢竟越簡單的文字越需要謹慎使用,希望能清楚傳達所討論的主題而不空泛失焦。
《哲學種子》強調的是「哲學如何幫助思考,釐清問題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文字中雖然沒有提及任何一位偉大哲學家,但他們的思想都已經融入生活化的文字裡。
Q:在法國《哲學種子》一推出即引起教育界的重視,許多中小學還列入基本教育課程中,你如何在課堂上帶讀哲學?
A:在課堂上,我會用表決的方式,請孩子先投票選出當天最想討論的主題。主題選出來之後,由我或其中一個孩子先朗讀書中的一個段落,然後展開討論。教師在討論過程最重要的是:尊重不同意見的發言、盡量使發言的機會平均、適時給予引導以避免離題,以及引導孩子自己尋找答案,建立自己的觀點。
Q:哲學課程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A:因為《哲學種子》使用幽默的文字和插圖來討論重要的人生課題,這樣的做法讓哲學更生動,易於被孩子接受。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看到了令人感動的成果。孩子們的邏輯、思考與表達能力,都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一些原本不喜歡發言的孩子,也在團體討論的過程中建立自信。更重要的,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發性的思考、提問、討論,並找到學習的樂趣。
Q:孩子喜愛哲學嗎?
A:根據這些年的和孩子對談的教學經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哲學思考讓他們懂得如何蒐集資訊、做出判斷並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些爸媽還告訴我,孩子們回家後,還會針對某個上課討論的議題,持續思考和討論上好幾個星期呢!更讓我驚喜的是,這些寫給孩子的哲學書,大人也同樣受到吸引。我想,應該歸功於書的開本設計──如同工具書一般,每冊專注討論一個主題,易於隨身攜帶閱讀,以便不時思考和尋求解答。
Q:《哲學種子》適用於其他國家嗎?
A:大家都知道法國人很喜歡討論,我們總是不停的說話,對所有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哲學咖啡館」也是法國文化的一部分,所有人不管認識不認識,總是會找到一些共通的話題討論。有些人以為法國有這樣的傳統,所以《哲學種子》才會很快被接受。其實,哲學的思考是放諸四海皆準,哲學思考是幫助人活的更美好。有時我們也會把哲學課搬到咖啡館,讓孩子享受長大的感覺,我們希望將孩子放在與大人同等的位置與他們對話。在「小小哲學咖啡館」裡一邊喝茶、吃點心、聊哲學,這是很棒的學習經驗,孩子們也很期待哲學課的來臨。目前哲學種子在全球十五個國家出版,同樣深受孩子喜愛,我相信在未來全球化的趨勢中,哲學思考將會是下一波的學習潮流。
延伸閱讀
我們都是恐懼的後代 《勇氣與恐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