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國小課本裡曾有一篇課文:
有個人帶了一束花回家,他將花插入花瓶在客廳裡,他覺得家裡變得漂亮多了!
可是,他突然覺得客廳好像有點亂,於是他開始動手收拾,把客廳整理得窗明几淨。不過,他覺得屋子似乎不夠亮,於是他開始粉刷牆壁…總之到了最後,他把家的裡裡外外,當然也包括他自己,整理得煥然一新!他的人生變得不一樣了。
因為一束美麗的花,讓他發現了美,這個發現不但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改變了他的心靈,從此以後,他希望「美」能永遠持續下去…
▲取自《美與藝術,是什麼呢?》
我們都聽過「愛美是人的天性」,只要看看百貨公司周年慶的人潮,就知道此話不假。最熱銷的商品除了塗在臉上的保養品、穿在身上的衣鞋皮件,還有高貴的寢具,由此可見,人們消費除了滿足物慾,同時也滿足了讓自己或生活變美的渴望。
美和每個人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然而,在我們的教育裡,美卻經常被忽視。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國作家如何和7歲的孩子談《美與醜》。
「美」帶給人的感動,是獨一無二的 《美與醜》 【精彩書摘】
推薦人:王郁軒,台北市國語實驗小學教師(台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評語)
美與醜沒有一定的標準,當兒童閱讀本書時,他會以多元的角度去思考,並且了解「真正的美令人感動,並帶給人們喜悅」這句話的真正意涵,因為書中的例子都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本書並提供兒童進行思考及討論的方法,讓兒童學習如何將哲學應用於生活。
〈漂亮的筆記本〉
新的學期開始了,麥克買了幾本筆記本和一枝鋼筆。開學的第一天,他必須寫一些數學作業。
他並不喜歡數學,不過,今天他卻很期待用新的鋼筆,在漂亮的新筆記本上寫作業。麥克很專心,而且小心翼翼地寫,他希望筆記本能保持乾淨整齊,像新的一樣。
以前,麥克寫作業的速度很快,筆記本也弄得髒髒醜醜的,但他一點也不在乎。現在,他想要認真寫,寫出漂亮的數字,畫出整齊的線條。
如果我們住的地方又髒又亂,到處都是垃圾,門窗也破破爛爛的,那麼我們就不會用心維護這個環境──我們不會先把鞋底擦乾淨再進門,或是將垃圾丟到垃圾桶裡。如果我們在美麗的公園裡野餐,綠油油的草坪上開滿了美麗的花朵,那麼在離開公園前,我們就會將地上收拾乾淨。不過,如果公園滿地垃圾,花草雜亂,我們可能就會變得很隨便,甚至根本不在意。
面對醜陋的事物,我們會變得不在乎,甚至可能會覺得沒關係,反正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美妙的音樂、夜晚的星空、典雅的雕像、天邊的彩虹…美麗的事物不只讓我們心情愉快,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美會改變我們的思想,給予我們希望,提醒我們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感動!〉
「當我聽到這首歌,我的心就會怦怦跳個不停!」
「每次看到夕陽,我都會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位女歌手的歌聲,美得令人心碎!」
「燃燒的火焰真美!我可以一直盯著壁爐裡的火,像被催眠似的…」
「讀詩,讓我感覺很棒!」
「當我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心中感到很震撼!」
當美在我們身體、心靈產生某種作用,就表示我們被美「感動」了。
延伸閱讀
打開記憶的抽屜 《身體與心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