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男孩?女孩?_內頁6.jpg

台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長期以來關注社會議題,而重視「人性」和「社會實踐」的畢恆達老師認為,理論和實踐兩者是密不可分。「做學問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社會。」

一九九六年,畢恆達老師曾推動「新女廁運動」。運動的最初,是城鄉所的一個讀書小組普查了台大校園內一百多間廁所的空間設計,在普查中,他們發現校園內的女廁數量相對較少。後來,因新聞的報導而受到民眾關注,最後,甚至促使政府修改建築技術規則。

從空間到性別…擁有知識是為了和自己,和世界對話…

且看畢恆達教授分享〜「哲學種子」之《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  轉貼自【畢恆達臉書】•2016年9月14日 

男孩女孩_封面.jpg

《男孩?女孩?》雖然是寫給小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卻相信兒童有哲學思考的能力。比起坊間許多關於「兩性」的書寫,更有誠意,更願意面對性別的現實、難題與出路。

書中從性別「差異」,一路談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而差異其實就是成長、創造的原動力。這種觀念與女性主義關懷各種種族、階級、年齡的主體,反對各種壓迫體制的主張不謀而合。

作者從生產談起,為何我們如此在意初生嬰兒的性別。確實,接生的醫師護士,將嬰兒抱給產婦(母親)看的時候,第一個先讓她看生殖器(小雞雞)確認是男是女,然後看臉(五官健全),然後看四肢健全。性別始終擺在第一位。

父母幫嬰兒取名字的時候,會針對男女給予不同的名字。而親友也似乎如果不知道嬰兒的性別,就無法決定要購買怎樣的禮物。我聽說國外有些母親刻意不要經由現代科技預先知道嬰兒的性別,意外的是,也因為如此她會收到各式各樣有創意、不流於刻板的禮物。

作者接著講述歷史中女人被當作物品(例如公主和蕃),某些現代社會中女性仍然不能單獨出門,男人可以殺女人(榮譽犯罪)而不受罰。我們的社會雖不至此,但是對於職業選擇、誰該在家帶小孩等,仍然有清楚的性別區隔。而娘娘腔、男人婆這種本來不該存在的用詞,也反映了我們對於性別特質的刻板想像與要求。它就是性別歧視。

男孩?女孩?_內頁24-25.jpg

整本書以日常生活經驗的實例,深入淺出地激發兒童的思考與想像,訓練兒童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文字充滿哲學意味,插圖也幽默好看。如果說有什麼小缺點的話,就是書中的愛情是發生在「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故事。如果可以加上「男人與男人之間」或「女人與女人之間」,也許更能強化作者激發批判性的性別思考的用意。

 

 

原文出處
畢恆達,〈《男孩?女孩?》〉,「畢恆達臉書」,2016.9.14。

 

 

延伸閱讀
女孩是人類嗎? 《男孩?女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奇巴克童書 的頭像
    米奇巴克童書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

    米奇巴克童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