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自己對話是思考,和他人對話是討論
哲學思考,必須打破慣性思考
時間:2019年7月20日
地點:台北市永康街‧MyHause咖啡館
分享人:陳培瑜
對象:5年級-7年級(20人)+ 家長
主題: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上回培瑜帶大家思考《知道與不知道》,
這個周末,我們要來討論《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或許有人會說,好和壞還需要討論嗎?
是這樣嗎? 難道「好和壞」不會因為時間或環境而不同?
好壞對錯,真的有那麼清楚明白?
譬如,現在大家都認為「種族歧視」絕對是壞事,
但在100年前,美國法律規定在公車上,
白人和黑人必須分開,而且黑人只能坐在後面..
還有...直到現在,有一些國家仍禁止女性上學,
禁止自由戀愛。對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女性待在家裡,
讓大人決定她的婚姻,這樣才是好的、對的...
▲取自《公平與不公平》
想像一下,如果你生在100年前的美國,
或是一直生活在禁止女性出門的國家裡。
你的「好和壞」,會不會有所不同?
《哲學種子》作者布莉姬‧拉貝(Brigitte Labbé)曾說:
「哲學對話必須先放下道德和法律,哲學探討的是普世價值,不會因為時間或文化而不同,而道德和法律,往往會因時空背景而改變...。」
看了上述例子,大家可能會比較理解何謂放下道德吧...
延伸閱讀
【哲學種子】知道與不知道〜「兒童閱讀與思考」活動紀錄(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