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_2.JPG


報導記者/趙瑜婷

小露西是個七歲女生,不過她很害羞,不喜歡在全班面前說話,媽媽問她原因,她說:「因為他們人很多,我只有一個人。」「我可能會講錯,像個傻瓜一樣。」媽媽知道女兒的觀念有待溝通,卻不知該如何和她聊這個問題。

「你一定要同意別人的看法嗎?」、「你想獨自一個人生活嗎?」、「人可以不必工作嗎?」這些問題很有趣又生活化吧!它們都是法國作家和五歲以上的小孩對話的內容。對法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大人不要直接給「單一的標準解答」,而是應該把握機會和孩子對話,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表達與思考因此,在法國人為兒童設計的圖畫書中,透過引導式的問題,讓兒童進行有系統的思考和討論。最好玩的是,這些問題都有多元的解答和觀點,除了將思考當作是遊戲之外,更可以建立孩子溝通與表達的能力呢。

哲學思考遊戲__9冊書盒_bc.jpg

▲《哲學.思考.遊戲》

 

視兒童為平等個體

「法國童書和英美童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開放性。」米奇巴克藝術總監何香儒說,英美童書結構完整,教育目的明確,讓兒童從故事中清楚了解什麼是愛、勇氣或友誼,但法國童書卻嘗試讓兒童自己思考,甚至感受,「因為法國人把兒童當作平等的個體。」

臺灣兒童習慣大人給答案,對學校知識照單全收,久而久之變得沒有個人觀點。何香儒有次拿著法國哲學童書,問一個小學六年級女生:「你怎麼知道爸媽愛你呢?」小女生說:「不知道。」她只好再換句話問:「他們做什麼會讓你覺得被愛?」但小女生就是搖搖頭,講不出答案,磨了半小時仍一無所獲。

何香儒很納悶,因為即使說出「媽媽會幫我做早餐」這類答案都可以,但為什麼兒童連這麼生活化的題目都答不出來,她想了好久,才發現是「兒童很怕講錯!」原來小女生以為所有問題,必然都有「標準答案」,她害怕說錯答案會丟臉、沒面子,寧願選擇不回答。

 

LesSent_pages9.jpg

▲ 《情感,是什麼呢?》 ――你怎麼知道爸媽愛你呢?

 

提供親子討論空間

「出版法國圖畫書,是希望提供大人和兒童溝通和討論的空間,一個對話的開始。」何香儒說,很多大人想了解孩子的內心,卻不知從何開始,講了幾句話後,又抓不到重點,甚至讓孩子覺得很無聊。

例如孩子做錯事,父母總習慣用命令方式來制止,但沒多久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讓人束手無策。她說,有次姪子和姪女又在打架,他們的媽媽費力的把兩人拉開時,突然想起圖畫書的引導題目,於是她問兒子:「打架很好玩嗎?」正在拉妹妹頭髮的哥哥,聽到這個問題突然愣住了,想了好久,最後才說「不好玩」。

 

會思考更要會表達

「我的意見是這樣,那你呢?」法國童書除了引發兒童思考,說出自己的觀點外,更重視表達能力的訓練。有次何香儒向小學生演講時,問大家「為什麼想要當領導者?」學生的回答嚇了她一跳,像是「因為站在最高位置,不會被踩」、「可以叫別人做事,自己不用做」、「有權力叫別人做有意義的事」等,多元又有趣。

有別於英美繪本甜美溫暖的色調,法國童書氣氛性的表現色調就顯得與眾不同,在《船長與我》中,紅色的天空、黑色的大海就曾讓大人皺眉頭,覺得好醜,但小朋友卻說:「這真是美麗的世界,我好想住在那裡!」

 

260252.jpg

▲《船長與我》,米奇巴克出版

 

「這本書適合兒童閱讀嗎?」有些大人在幫兒童選書時,心裡會冒出這類的疑問,他們會擔心「小孩看不看得懂」。米奇巴克的藝術總監何香儒認為,其實,大人這種主觀的判斷,很容易就會錯過許多好書,也會限制兒童的閱讀口味;尤其大人總以為兒童還小,缺乏所謂的「感受」力,其實孩子的內心非常敏感,而且對圖像的敏銳度很高。

 

法國童書 04.jpg

 

法國童書主題廣泛,講述人生各個歷程的圖畫書《我等待...》,起初被大人認為兒童無法體會,但何香儒講故事時,卻發現兒童熱情的回響。像書中的老媽媽拉著長長電話線和孩子講話時,兒童會說「孩子長大就會離開父母,好可憐」。

「兒童的接受度很廣。」何香儒說,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理解,一本好書就算看了似懂非懂,仍可以激盪出自己的想法。法國童書,就是希望能將感受的種子存在心中,等長大後開出美麗花朵。
 

原文出處
《國語日報》,2008.01.20。

 

 

延伸閱讀
做自己的主人《領導者與其他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奇巴克童書 的頭像
    米奇巴克童書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

    米奇巴克童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